筏子溪淨溪--生態環境守護響應行動
居住在台中盆地水泥叢林裡,很多人早就與自然失去了連結,太多人把筏子溪這條優美潔淨的水域,當做排水溝渠。其實,這裡有兩岸茂密的植被、豐富多樣的棲地環境,這裡不僅僅是一條藍色水帶,是魚群生活的水域,在水域兩岸的高灘地和邊坡,更是鳥類、蛙類、蛇類、龜鱉、昆蟲生命依存的生命之地。
因此我們舉辦筏子溪淨溪-生態環境守護響應行動,希望讓大家了解:
1.河溪場域之環境互動,宣導重視溪床生態環境之重要性。
2.河溪場域之特性及生物多樣性,辨認河溪豐富之植物特性與特徵。
3.激發對河溪生態環境維護之同理心,付諸生態保育與珍惜河溪資源行動。
還記得那個早晨,豔陽高照,無論是小學生或是高中生,早已在空地做好集結,準備好大顯身手,看看能在溪裡發現什麼寶物,比看誰的垃圾撿的多。在前往筏子溪的過程中,早已撿拾一大包垃圾,無論是寶特瓶、食品包裝袋等,看到這些垃圾,感觸真的很多-憑什麼人類能夠居住在舒適的生活圈,而這些生物卻要與垃圾共存呢?
在淨溪的過程中,我們不畏懼任何的髒污,一心只想把垃圾撿光,還給生物一個友善的環境。當中有一位約為幼稚園的小弟弟,在撿垃圾的過程中,垃圾連同垃圾袋被風吹走,他追著垃圾袋,想要把它撿回來,為了就是要把垃圾都帶走,即使最後它已經掉入了溪流裡,他還是不放棄的,想用垃圾夾將塑膠袋勾回來,最後被隨行的同伴發現了,協助將垃圾袋勾回岸邊。一個年紀這麼小的孩子,他根本不知道垃圾對環境的威脅有多大,都懂的不能將垃圾留給大自然,難道那些隨手丟棄垃圾的人不懂這個簡單的道理嗎?
不一會兒,經過大家的努力,河床終於乾淨了些,但天空不作美,開始下起了大雷雨,我們趕緊躲到橋下,但淨溪活動並沒有因此而受到限制,大家還是拿著塑膠袋,到處撿拾在橋下的垃圾。這個大雷雨,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經驗,我們看到了大雨導致的溪水暴漲,如何將垃圾帶到下游,倘若我們不在上游就將垃圾撿起來,那下游豈不成了天然的垃圾場。
經過了這次的淨溪活動,我們發現,即使一個人的力量雖然真的很小,那一群人呢?長時間累積呢?因此我們還共同邀約,打算一直參加這項活動,不為了什麼,就為了還給生物一個好的棲息地,也找回我的童年,回想自己曾在河邊放風箏,在河邊看著魚蝦的場景,我們要留這些給我們的後代。